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际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中华民族正迈着伟大复兴的步伐,以崭新的形象向全球各个领域问好!一个13亿人口大国在东方崛起,必将缔造卓越的世界级大型食品企业。中原大地,沙澧两岸,中国首家食品名城——漯河,孕育出了一个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这个仅用了26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肉类工业100多年才走完的历程;如今其正在成就一个世界级肉类基地,高质量的产品正在缔造一个代表中国食品全新形象的国际肉类大品牌。
2010年6月1日,笔者有幸,在双汇集团市场营销部王主任的陪同下,来到占地一千多亩的双汇工业园,参观了目前在国际上也算得上是引领行业发展的,从屠宰分割、肉制品生产到化工包装、物流配送的的完善产业链。这在二十年前的中国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双汇集团走到今天到底经历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历程?笔者将为您一一揭开。
“一个核心,三个基准线”铸造辉煌成就双汇集团始终坚持以“农”字为核心,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坚持走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联动为基准线的创新之路,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连跳,创造了年均35%的递增速度。
80年代中期企业年销售不足1000万元,90年代初突破1个亿,2003年突破100亿元,2009年达到400亿元,在河南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排名第三位,全国制造业百强。目前企业总资产100多亿元,员工55000多人,年产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在双汇冷鲜肉和肉制品产品展厅,一头猪竟然被分割加工成了200多种产品,精工细作成了几百种美味的香肠和火腿制品。笔者惊叹之余,也真正了解了“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严谨认真、勤奋高效,“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是双汇立企之本,也是双汇高速发展的奥秘所在。
秉承“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的质量宗旨,双汇集团实施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质量控制,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像冷鲜肉生产的“十八层检验”这样的质量保障体系,遍布在每个产品的生产与运输之中。也正因为如此,双汇集团先后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肉类产业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称号,2009年双汇商誉评估价值达168.6亿元。
如今,双汇凭借过硬的质量,在全国30多个省市以及海外建立了1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办事机构,4000多名销售人员和10000多家经销商组成了“纵横国内、辐射海外”的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双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香港、日本、新加坡、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双汇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消费者一日三餐首选的肉类品牌。
控制上下游 把握肉制品工业全链条河南是农业大省,有中国“大粮仓”、中国“后厨房”的美誉,如何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双汇集团敢为天下先,勇于立题破题,将整个肉制品加工链条纳入了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双汇集团以肉制品和屠宰两大主业为依托,向上游与日本火腿公司合资建立了种猪繁育基地,建成了年提供600万头商品猪的种猪繁育体系;向下游发展化工包装业、粮食加工业、商业、物流配送业,形成了主业突出、行业配套的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的发展,把市场消费需求,转化为农产品种植标准、养殖标准、加工标准、配送标准,转化为农业订单标准,实现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发展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商业物流,完善产业链,做大做强做专做精肉类加工业,造出了年产量300万吨、世界级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年消化生猪3000万头、鸡肉60万吨、年转化粮食800万吨。成为全球食品行业中又一个不容小觑的中国企业!
26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在双汇的发展进程中却是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创业历程。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双汇集团已经完成了从60亿到500亿的跨越;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双汇集团又在自身发展的蓝图上描绘出更加绚丽的风景:超千亿的目标;肉类产量进入世界肉类行业前三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肉类食品集团;成为支持农业、带动农业、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百年双汇;缔造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肉类品牌……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