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巷深处的废旧厂房内,每天加工七八十公斤香肠,销往周边的农贸市场;在民宅里,乱用食品添加剂加工“名牌”鸭爪,由街头流动摊贩负责代销。昨天,市质监部门联合市屠管办,出动执法人员依法查处了市区藏匿在弄堂小巷里的两家肉制品加工“黑作坊”。香肠加工点臭气熏天,昨天上午,执法人员首先来到位于龙湾区海滨街道的一家无证肉制品加工厂,该加工厂藏身在小巷深处,地点十分隐蔽,主要生产香肠。
走进厂房内一间狭小的黑房子里,一股难闻的恶臭扑面而来,地上堆放着成袋的猪小肠衣,现场污水横流,一片狼藉。在一个用水泥围成的水池子里,几个工人正在加工,各类加工工具和容器表面污迹斑斑。据该加工厂老板称,他做肉制品加工生意已经一年多了,每天加工香肠七八十公斤,主要销往周边的农贸市场。
经查,该加工厂无法提供有效的食品生产许可证(QS)和原材料的进货验货证,同时还存在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执法人员当场封存了涉嫌违法生产的160公斤香肠成品和进货渠道不明的猪小肠衣。同时,执法人员还发现该加工厂的2台锅炉未注册登记,遂责令其停止使用,限期整改。
让流动摊贩代销鸭爪
在瓯海区南白象街道横港头村,执法人员发现一弄堂里的两间民宅院内,一名女子正在加工鸭爪,旁边成堆地放着标有“苏州泡鸭爪”字样的塑料盒(如图)。
该女子说,鸭爪加工好后就装在这些塑料盒里。民宅内摆放着5台冰柜,柜门大开,里面浸泡着大量的鸭爪、鸡翅和鸡锁骨,液体呈黑色,上面漂浮着黄色的油,散发着一股气味。
执法人员在民宅里间发现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乙基麦芽酚、一滴香、透骨香和泡爪香精等,其包装袋上满是污迹。据该加工点一名陈姓负责人称,他们一个多月前开始加工鸭爪、鸡翅等产品,加工好的产品主要由街头流动摊贩负责代销。
该加工点同样无法提供有效许可证,执法人员针对该加工点存在涉嫌假冒
商标、乱用食品添加剂和原材料进货不明等情况,对其进行查封,责令其停止生产,并立即督促负责人现场销毁加工好的成品。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