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免费注册
1咨询热线:400-700-0065
微信扫码关注 了解优惠活动 关注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农民培训:擎起致富“艳阳天”

农民培训:擎起致富“艳阳天”

    发布时间:2008-10-23

        近年来,我市围绕“培训新农民、建设新农村”这个主题,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发家致富“金钥匙”
  在临泉县鲖城镇大顾村,农户一直有养猪的传统。可是,这里的许多养殖户在几年前却因为掌握不了养猪新知识,想放弃这一致富门路。幸运的是,临泉县农业部门“雪中送炭”,在村里办起了一所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学校,请畜牧兽医专家定期“传经送宝”。现在,大顾村的养猪业不仅没有萧条,反而逐步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村里的养猪大户顾洪顺说,我们养猪收入这两年逐年增加,这都是沾了科技培训的光。

  大顾村农民的致富经历是我市新型农民培训的一个缩影。几年来,我市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远程教育工程和送科技下乡、农业科技入户等活动,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把金钥匙。

  在太和县,受过培训的农户在小麦精量播种、化肥施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未培训的农民。今年,前者种植的小麦产量普遍高于全县平均亩产,而生产成本又比未培训的农民亩均节约几十元钱。在颍州区马寨乡欧庙村,当地的农民通过培训,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纷纷建设沼气池,既节省了能源、清洁了环境,又使人畜粪便得到合理利用。同时该村农民还利用沼渣、沼液发展蔬菜、西瓜生产,注册了“仙草河”商标,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颍东区插花、正午、老庙等乡镇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的农民,在农业专家的培训、指导下,掌握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加强田管,实施氮肥后移技术,今年小麦产量获历史新高,单产突破了500公斤。外出务工“上岗证”

  为提高农民转岗就业技能,拓宽他们外出就业门路,我市在近几年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这项工程使农民顺利实现了转岗就业,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家”的目的。

  据抽样调查,参加过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工比未参加培训的月增加收入300到500元不等,参加过阳光工程培训的缝纫工月收入在1200元以上,电焊工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有的高达2000元。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来,共为阜阳农民增加劳务收入10多亿元。

  目前,我市阳光工程已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建立了培训转移基地90个,开设了建筑、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数控机床、焊工、计算机应用、驾驶与维修、服装缝纫与加工、餐饮旅游服务、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沼气工、拖拉机手等近20个技能专业,培训农民14万多人,转移就业12万多人。学员主要分布在苏浙沪、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打造了阜阳劳务技能品牌和形象品牌,缝纫、焊工、数控机床等品牌已成为响当当的“阜字”号劳务品牌,带动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我市在开展阳光工程时,加大就近就地培训转移的力度,着力引导受训农民向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城镇二、三产业转移,把阳光工程培训与发展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今年我市阳光工程就近就地转移的比例可达30%以上。在许多地方,阳光工程搭建了招商引资平台,走出了一条以校招商、以校办厂的新路子。颍上县王岗镇国富技校就是其中一例,该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劳务品牌,依托阳光工程招商引资,分别与浙江、江苏的服装公司在王岗镇、南照镇联合创办了国富服饰有限公司,吸纳本地农民就业800多人,使广大农村青年“足不出户”即成为产业工人。目前,全市这种以校招商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已达近20家。农民创业“起跳板”

  我市在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技能培训的同时,又着眼长远,积极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使他们发展成为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力量。

  各地通过开展农民培训,让一批农村能人率先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据统计,几年间,全市共培育各类农民创业带头人8226名,其中,省级50名,市级180名,辐射带动600万农民勤劳致富。颍上县六十铺镇马户村农民张建勇,通过转租土地建立了百亩良繁基地,带动全村农民搞良种繁育,目前已建良繁基地2000多亩,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太和县皮条孙镇孙法村农民孙克义,2005年承包耕地1200多亩,种植优质小麦、高蛋白大豆、玉米等。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该村涌现了1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8户。自2007年开始,孙克义建立了4000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实行“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田管、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统一收购,大力推行小麦高产攻关关键技术,大幅提高了小麦产量。今年,孙克义的4000亩良种繁育基地喜获丰收。

  创业型农民的出现加快了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有经营能力的人发展规模种植和养殖,为当地广大农民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使得各地涌现出大量专业户和专业村,促进了“一村一品”发展。

  这些经过培训的农民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和扎根农村、繁荣农村经济的主力军,他们联合在一起又催生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如,颍上县六十铺镇马户村的农民科技协会、谢桥镇小张庄的养鸡协会、蒋郢孜的养鸡协会、临泉县谭棚镇的食用菌栽培协会、颍州区马寨乡欧庙养殖种植合作社等。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405个,较上年增加39.6%,带动农户34.8万户,人均增收360元。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r.gbicom.cn!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了解更多
立即咨询7
400-700-00658
官方微信9
返回顶部6

提示

您的信息已收到,感谢对中细软的信任,
请保持您的手机畅通,
30分钟内我们的专业顾问会反馈您查询结果。

我知道了
d

提交成功

专业顾问正在为您评估商标注册通过率

30分钟内查询结果将通过电话或短信反馈给您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