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假售假,各行各业屡禁不止,在汽配行业尤显突出。话说,不做假便发不了财,而人无外财就富不了,于是在这一金科玉律的指导下,无数前仆后继者走上制假售假这一制富大道,在这条道上,又当数商标做假更显突出,富得更容易且轻松。
商标如何做得了假?
商标是用来区别一个经营者的品牌或服务和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的标记。严格说来,它的存在是受法律保护,是注册人所享有的商标专用权,任何集体或个人不得盗用或仿用。
但一些品牌企业的商标往往受到一些明知故犯的胆大人士所冒用,于是商标侵权案,在各类侵权案件中首当其冲。例如,北京海关查获五百余件侵犯尼桑汽车零配件商标专用权货物;再说2013年,汽配商法雷奥将江苏法雷奥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法雷奥公司)、北京浩海力兴经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海力兴公司)告上法庭。彼彼事例,在汽配行业数见不鲜。
一般来说,商标侵权主要包括:1.将他人注册的图形商标作为企业的招牌使用;2.将他人注册的文字商标,包括中文和外文,作为企业的招牌使用;3.将他人的注册商标在企业名称中使用;4.在表述企业经营范围时,突出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文字;5.在商业交易文书、名片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文字及图形等行为。一言以蔽之:贴羊头卖狗肉。
那么商标侵权到底伤了谁?
一般来说,盗用商标,一般皆是期望膀着品牌的大腿,以期多销,于是在产品包装、企业招牌、宣传文稿中贴上品牌企业的标签或者名称,而实际上,两者之间毫无瓜葛。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相关品牌的伤害尤其严重。既然是盗用别人的商标,在产品质量上肯定无法达到品牌企业的生产标准,对品牌企业来说,无形之间的形象损害,无法预估。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品牌企业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再则,最终购买的消费者更是无辜。对于品牌企业的认同和认可,并不代表他最品牌企业产品的完全了解,且假冒产品技术之高,仿制水平之高明,也往往让消费者无人辨别,于是以次充好的产品最终是落到消费者手中。假冒商品,一般来说,其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价格便宜,盗品牌之名则更是销路恒通。但,价廉的背后也往往跟着质劣,在汽车上使用,可是一颗螺丝钉,也可以带来惨无人道的伤痛,最终受害之人,又得拖累更多人。此虽夸张,却也无不可能。
最后,维权之路更显痛苦,品牌企业本身就是受害者,它想要讨回公道本来很容易,但无奈,部分顽强而又高明的宵小,总能擦边打空,让人措手不及。再加上一些侵权者常年隐于“地下”做生产,打击无名,维权无路,更是艰难。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东边不管,西边管不着,还有一边可能帮不上,最终也只能打落苦牙往肚里吞。
如此说来,商标侵权就能置之不理,任其为所欲为么?
不管是执法部门还是生产企业,一直以为都将打假销假作为日常一项重要工作,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侵权企业被封,侵权产品被查,但制假做假仍然屡禁不止,甚至形成市场乱象,仿佛不做假就发不了财,眼只眼闭只眼,钱拿到了手,胆大儿的才是爷。乱中有乱,只能更乱,汽配商标维权由谁来扛大旗。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