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佛山陶协、佛山知识产权援助中心召开研讨会,探讨佛山陶瓷品牌侵权问题。有律师所在研讨会上发布了《外地企业仿冒佛山陶瓷品牌侵权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佛山陶瓷知名品牌被仿冒严重。尤其是箭牌成重灾户,到处被翻版抢注。尤其是在淘宝网上打假任务艰巨,有段时间打掉78个假冒商铺,不久又肆无忌惮地冒出268个。真可谓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国制造中的“傍名牌”、“搭便车”乃至直接“移花接木”盗用别人的东西司空见惯,这并非陶瓷行业中的独特现象。而对于企业而言,维权困难、费财费力、事倍功半现在也成为共识。所以,靠单个企业来剿灭假冒者几乎不可能。多数情况可能越打越多。
但其实对于产业集群而言,区域品牌的保护面临同样尴尬的窘境。比如说“佛山陶瓷”这块金字招牌,从其成型之日起一直在假冒,但从未令行业中人看到打假取胜的希望,那怕一丁点希望。
而“佛山陶瓷”的仿冒路径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一是胆大包天者在产品的外包装箱上随意印上佛山产地;二是含蓄者在佛山市注册一个公司安装一台电话,然后“心安理得”地在包装上印上佛山生产;三是小心翼翼、吃苦耐老者为防止别人识破骗局,甘愿花大代价,长途奔袭,把产品运来佛山再以“佛山陶瓷”之名对外发货。自然那些多出的长途运费要打入成本。但“佛山陶瓷”卖得起价钱,所以这种非低碳的资源浪费型“运营模式”也可以成立。
很多人认为“佛山陶瓷”被外地企业假冒,我们保护不力,是因为没有注册成功“佛山陶瓷”区域品牌商标。于是,在注册申请被北京审核部门搁置五年之后,去年佛山陶瓷协会再次启动了“佛山陶瓷”商标的申请工作。协会也呼吁政府出面,从而加大申请力度。但在笔者看来,“佛山陶瓷”商标即使申请下来又能如何?我们有那么多的精力、金钱去打假吗?估计造假者会依然故我,或者变本加厉。原因很简单,连“三聚氰胺事件”中也没有人被杀头。可见,造假成本决定了假货的整个生态。
另外一个问题是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佛山陶瓷”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佛山陶瓷”在法理上应该是应是指在佛山市这一特定地区生产的陶瓷产品。但现在的情况是“佛山陶瓷”的资本渗透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广东清远、肇庆、河源、江门等佛山的周边地区。这些地方的由佛山人投资的陶瓷厂生产地佛山陶瓷还是不是“佛山陶瓷”?从血缘上来说肯定是,但从原产地概念看显然又不是。所以,在“佛山陶瓷”被泛化得今天,“佛山陶瓷”区域品牌和区域商标等已经成了一个彻底的伪命题。
换言之,就是“佛山陶瓷”商标申请成功,要高举这个旗帜打假也没有可操作性。起码“佛山陶瓷”商标的保护在法理上已经行不通。而在实际上也没有意义。因为最后的尴尬可能是佛山人保护佛山原产地的“佛山陶瓷”的同时,也被迫要保护佛山本土之外的“佛山陶瓷”。
只有一种情况是可以操作的,即有“佛山镇”这样一个概念。因为这一方面规避了地级市不可以申请区域商标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大张旗鼓主张原产地的概念。但现在的事实是我们有“石湾镇”,没有“佛山镇”。因此,我们已经有“石湾公仔”商标,却很难有“佛山陶瓷”商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行业协会申请注册“佛山陶瓷”区域商标应该缓行。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