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少,你别骗我,你告诉我中晋系这样的基金什么人会买?
大家都知道的消息,就在被查前3天,“中晋一期基金”完成募集,截至2016年4月1日共募集资金52.6亿元。不过,上述数据暂未得到警方证实。
对不起,插一句,由于小知的职业病,所以小知查了一下它的商标,结果显示,商标已经申请下来,在36类金融物管里出现了多个,其商标注册号分别为1396258和12007670,此外,同为中晋商标的还有19个已经注册成功的,也有正在申请中的。
问:中晋商标现在出名了,咋能获得?
答:找中细软!
好,言归正传。
这么多滴钱,据说都让美女炫富了,看来使美人计这招真的好使。
小知可不是吃不着葡萄,你看这个网红脸,一看就是整过的,没啥好说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你看到这样的美女就会往里投钱吗?
小知肯定不会,因为小知自信比她美!
如果人人都像小知这么理智就好了,那么多人,咱们一起看看:
有报道称,“目前,中晋一期已通过217个合伙制基金向11608名投资人发起募集,每个合伙基金按48人限额募集,目前超员1192人。根据合规需要,在未完成新的合伙基金设立前,自2016年4月6日起暂停受理新客户。”
再问:他们用这些钱都干啥了?
答: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非上市公司可转债,之后通过被投资项目资产证券化实现在二级市场退出,为投资人实现投资目的。
如果资本是这么玩滴,小知一定会劝你洗洗睡吧!
小知断言,未来一段时间,所有买过理财产品、基金、黄金、保险等等滴淫,一定会好好看看自己的理财产品是否合法的,然后再看看收益是否真实,好了,小知不再提醒。
小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你看:
查阅中晋集团官网,网站首页显示中晋集团的目标是“打造新金融全牌照品牌”。从其公开的组织架构来看,“中晋系”下有资产、财务、基金、支付、保理、担保、黄金、信息、保险、典当、担保、拍卖等多个业务领域,涉及多家关联公司。
不用害怕,小知告诉你如何通过合同判断一只理财产品是否靠谱。
问:为什么光说合同呢?
答:为了你已经签过合同的产品!
防止被骗!防止被骗!防止被骗!(重要的事情)
1、产品真实的发行方是谁——只有落款能看到
很多时候产品销售方并不是发行方,所以要通过合同了解真实的发行方。最近爆出的部分理财丑闻,很大程度上就是投资者在银行认购,就以为买的是银行理财,银行总不会骗人。其实,银行只是一个销售方,和产品的运作管理没有任何关系。
如何确认发行方?看合同最终签名处落谁的款、盖谁的公章。这至少是法律层面上的实际发行方。
2、产品投向
理财产品合同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交代产品投向。通过阅读相关条款,至少可以避免销售人员“挂羊头卖狗肉”的道德风险。譬如,销售人员声称产品可以确保10%的年化回报,但如果投向里包含了股票、期货等高风险资产,您至少要在心里打个问号,这个收益是如何确保的?
现在部分理财产品投向上写得非常模糊,什么都包括,投资者该如何鉴别?一是通过工作人员获得更详细的信息;二是依据常识进行判断。常识真的很重要,如果一个产品声称可以获得30%的回报同时又没有任何风险,您一定要想想为何天上掉个馅饼要砸中您?
3、根本没有“保本保息”这一说
任何理财产品的合同里是绝对不会出现“保本保息”这4个字的,这是中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就连部分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只能在合同中承诺“保本”而非“保息”,而且这类产品收益极低(比定存高不了多少)。如果销售人员告诉您一款产品是保本保息的,您可以试试让TA在合同里找给你看。如果TA真的找出来了……认真的建议您考虑一下合同伪造的风险。
不要再天真的相信任何保本保息的宣传,任何不能落实在合同中的承诺都是无效承诺。风险和收益永远对等,这条真理已经被无数人用真金白银实践过。
4、风险声明
一份正规的理财合同,一定会在醒目处做风险揭示,有时还需要投资者在风险揭示处签字确认,这既是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金融机构出于免责考虑而非常有动力做的事。所以,只要留意是一定能找到相关条款的,至于有多少人选择性忽视……只能呵呵了。
风险声明囊括了大多数可能导致产品不达预期的情况,其中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等。大多数风险声明千篇一律,但如果产品存在某些特殊风险,通常会用醒目的字体或“特别提示”之类提醒投资者关注。如果风险声明条款中存在以上情况,请一定仔细阅读。
其实承担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承担的是什么风险,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承担这些风险。
5、产品运作规则
不少合同为产品运作设置了一些规则,如公募杠杆基金中约定了基金定期及不定期折算规则、场外申购及封闭期规则等等。有时规则的触发会引起异常市场交易行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还是花几分钟时间了解为妙。
6、合同还说了啥
与产品有关的一切内容,合同里都会有描述。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关键要素外,还包括如产品信息披露的方式及渠道;产品管理人变更的规则;产品估值方法、清算程序等等。这些条款大多例行公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看看。
当然,如果每做一次投资都这么严谨的读合同,那也未免太累了。我的建议是,对于部分常见的投资,比如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公募基金、股票等,合同层面的纠纷比较少,读不读合同问题不大。但如果参与一些比较新,或比较另类,或预期回报高得有些夸张的产品,相信以上几条能使您更加清醒。
好了,关于中晋系这事小知就说这些,有知识产权的事,找小知!
(理财合同部分转载于知乎)
【中细软温馨提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以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感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