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价格战硝烟还未散尽,品牌大战又烽烟四起。陶企老总们似乎都默认一条真理:品牌制胜。
有了自己的品牌,就意味着市场和高额利润,这确实也在国内外诸多名企中得到验证。外有可口可乐、麦当劳、微软,内有海尔、联想、乐百氏,他们无一不是品牌经营的佼佼者。反观今日陶瓷市场,东鹏、斯米克先后推出“中国砖王”,唐山“惠达”夺得驰名商标,金四维导入全新CI形象,扎营上海滩,欲据华东而制高;唯美与媒体联袂演出,展现她高贵迷人的独特风采……他们的一举一动,已不是以往单纯的一个广告行为、促销活动,而是有专业公司精心策划,并通过多种媒体与活动,进行着立体的、持续的、具有广泛渗透力的品牌诉求。
从价格战提升到品牌战,从某种角度讲,是一种进步。对于目前我国陶瓷行业品牌大战,笔者有如下一些体会。
品牌大战有几个误区:
1.把品牌战等同于广告战品牌是一种服务或一个产品对消费者最核心的品质诉求与承诺,它浓缩了关于这种产品的质量、服务、品位甚至文化。而广告只是一种传播信息的手段。企业和产品需要宣传,广告可以带来高知名度,创造品牌效应,但广告不能让产品具备内在的气质和魅力。有的企业老总简单地认为,只要大投广告,狂轰乱炸,就能产生名牌效应,提升品牌形象,从而带来销售额的上升。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或者收效甚微。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忽略了在产品的质量、服务、创新等方面下更多的功夫。
2.认为“高档次、高价位”就是名牌,市场定位不准持这种观念的人不少,好像普通的价格、通俗的款式就是大路货,低档次的。如今一些企业一旦要创牌子,就非要弄个“精品”、“极品”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其实他们这样做,首先从产品本身的品质来讲,并不是都来了质的飞跃,有的仅仅是外观和包装上的改进。这样做,其一是对消费者缺乏诚信;其二,淡化了原有产品形象;其三,在你提升层次的同时,也意味着你的目标市场发生了变化,而在新的目标市场里,你还尚未具备特色和优势。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不少新的品牌诞生,往往就是昙花一现。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