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近日,市民刘先生在大庆东风新村绿色家园附近一家名为“绿色永和豆浆”的早餐店吃饭时发现,餐具上印着“永和豆浆”的字样,但这家早餐店内的牌子和牌匾的名称分别为“永旺和豆浆”和“绿色永和豆浆”,也就是说,这家小小的早餐店竟然拥有3个名字。那么,哪个才是店家的“真身”呢?9月24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一店仨名,食客挺晕
24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了这家位于六十六中学北门附近的早餐店。这家店的牌匾上写着“绿色永和豆浆”的字样,“绿色”两个字的字体明显小了很多,还是竖着排的。
进入店内,记者走到吧台前准备点餐,记者浏览店内悬挂的餐谱时发现,在餐谱的上方,红底白字的牌子上显示着“永旺和豆浆中式快餐”的字样。
记者坐下来观察,屋内的广告牌上也写着“永旺和”的字样,不过在就餐时,记者发现,餐盘上又变成“永和豆浆”几个字。
记者随即询问正在就餐的食客。“请问这家店叫什么名字?”记者向一位中年男子问道。“写着呢,永旺和。”男子回答。
而对于相同的问题,一位刚刚走进店里的女顾客回答道:“不是‘永和豆浆’吗?”当记者再次追问时,女子出门重新看了一眼牌匾笑着说道:“啊,是‘绿色永和豆浆’吧?”
无法提供发票未悬挂营业执照
记者用餐后来到吧台索要发票,但服务员表示无法提供。
“为什么没有发票?”记者问道。“我也不知道,老板说没有。”服务员回答道。
“你家店开多长时间了?”记者问道。服务员表示,自己是新来的,对此并不知情。
“你家店一直叫‘永旺和’这个名字吗?”记者问道。
此时吧台内的另一位服务员点了点头表示确认。
“那牌匾上为什么是永和豆浆呢?”记者继续问道。
“你看前面写的啥?”服务员反问道。记者再次出门观察发现,牌匾上“永和豆浆”4个大字前边还有“绿色”两个字,只不过字体要比“永和豆浆”4个字小了许多。
“那你家到底是‘永和豆浆’、‘绿色永和豆浆’还是‘永旺和豆浆’?”记者问道。此时,两位服务员又表示“不知道”。
此时,记者准备寻找店内的工商营业执照,看一看它注册的名字,可是,记者在屋内看了很多遍,都未发现任何执照。
对于记者的问题,除了吧台的两位店员外,其余的工作人员也都表示沉默。当记者询问老板的联系方式时,服务员同样回答“不知道”。
记者随即对附近的商服进行了采访,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子表示,这家店曾用过“永和豆浆”的名称,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更名为现在的“绿色永和豆浆”,至于为何还有“永旺和豆浆”一名就不得而知了。
傍名牌属违规两招识破“山寨永和”
提起“永和豆浆”,大家都不陌生,这是源自台湾的知名品牌。而这些在永和豆浆字样前加几个字的起名方式,是否合法?记者随即向工商部门进行了咨询,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一家正宗“永和豆浆”的老板告诉记者,其实简单的两招即可识破“山寨永和”。
第一,正品牌匾上除“永和豆浆”4个字外无附属字样,凡是“永和豆浆”前面有附属名字的均是“山寨永和”。
另外,正规加盟“永和豆浆”的商家都有授权书,无法提供授权书的“永和”自然是“山寨”。
市民刘先生表示,只要商家诚信经营,注重环境卫生和服务态度,生意自然会红火,完全没有傍名牌的必要。
如果经营者为赚取利润,铤而走险,知法犯法,构成商标侵权行为,扰乱了公平的市场环境,就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对此,中细软呼吁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加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商标侵权的不法行为抗争到底。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