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免费注册
1咨询热线:400-700-0065
微信扫码关注 了解优惠活动 关注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商标注册代理>合肥三洋巨额技术商标费揭秘:去年支付2049万

合肥三洋巨额技术商标费揭秘:去年支付2049万

    发布时间:2012-02-29

 一方面宣称拥有技术优势,拥有变频洗衣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却不断通过支付技术使用费、技术援助费、专利使用费保证自身的技术能力;一方面宣称不担心三洋品牌被收回,另一方面却每年都要为获得三洋品牌使用权支付不菲的商标使用费,这种令人生疑的事情就发生在合肥三洋(600983)身上。

日前,合肥三洋公布2011年业绩报告: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92亿元,净利润3.21亿元。《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合肥三洋仅向第二大股东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持股17.91%)支付的商标费、专利费金额就高达2049万多元。较2010年支付给三洋电机的商标费、专利费金额1708万多元,再度增加20%。

合肥三洋为何至今仍要支付大量的技术专利费?合肥三洋支付的商标费到底能否留住三洋商标的授权?答案并不清晰。

技术费合理吗?

通过对合肥三洋2007年至2011年连续5年的年报查阅后,《中国企业报》记者发现,自2007年以来的5年间,合肥三洋向三洋电机支付的技术使用费计提金额达249万多元、商标使用费计提金额达3737万元,向三洋电机关键管理人员支付的报酬达2419万元。自2009年以来,合肥三洋与二股东子公司三洋爱科雅株式会社分别签署《技术援助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需要向后者支付技术援助费和专利使用费,三年间累计计提的技术援助费近918万元、专利许可费233万多元。

短短5年间,合肥三洋向二股东及其子公司以技术使用费、商标使用费、技术援助费、专利许可费、关键管理人员报酬累计计提或已支付的费用总额高达7555万元。

#p#副标题#e#

但是这笔金额巨大、自2007年以来就一直发生并存在的关联交易,《中国企业报》记者在合肥三洋已经公布的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的年度报告中,都没有看到两者发生的关联交易具体金额。在2008年、2009年两份年报中,合肥三洋与三洋电机的关联交易内容为销售商品,并未公告涉及技术使用费和商标使用费的交易金额,只公布计提金额。

直至2010年的年报,合肥三洋才将与三洋电机发生的商标费和专利费列入“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就在这一年,合肥三洋的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3.23%,给出的解释正是销售收入增长,按合同约定比例提取的技术使用费和商标使用费金额较大等所致。

这意味着,随着合肥三洋的快速做大,其向三洋电机支付的上述五类费用也随之“水涨船高”。作为二股东的三洋电机不仅可以获得作为股东的利润分红,还较大股东额外获得一项“只赚不赔”的技术商标费用收入。

对此,浙江万里学院客座教授冯洪江认为,“作为一家合资公司,如果说向日方支付商标使用费还能理解,但经过10多年发展的合肥三洋却仍需要日方的技术哺育,甚至在最近几年又加大对日方的技术依赖性,无疑在当前三洋被松下收购引发三洋品牌退市尴尬现状下,让合肥三洋摆脱对日方的技术和品牌依赖、谋求自主创新增加多重不确定性。”

商标费有用吗?

自去年松下完成对三洋并购重组,并将三洋在东南亚白电业务售予海尔集团,三洋品牌也被松下确认逐步退出市场,市场各方对于合肥三洋未来的走势也充满担忧。

日前,合肥三洋董事长金友华向媒体表示,“松下不可能收回三洋品牌,担心合肥三洋无牌可用是‘杞人忧天’。”知情人士分析,金友华的表态应该是看到三洋方面不会舍得放弃当前从合肥三洋身上每年获得的不菲商标使用费以及对合肥三洋发展势头的看好。

此前,合肥三洋推出新品牌“帝度”,并宣布从洗衣机、微波炉进军冰箱和生活电器等新领域,力争5年内实现200亿元的销售收入。不过,对于合肥三洋的这一计划,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已经不是合肥三洋扩张的好时机,整个家电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步入低谷调整期,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同时冰箱和小家电领域的品牌格局非常稳定,从30多亿到200亿的跨越,只能成为豪言壮语。”

#p#副标题#e#

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签订《商标使用权许可合同》,三洋电机将其拥有的“三洋”和“SANYO”注册商标授予本公司使用,从2009年1月1日起,使用期限为5年,合同期满可延期。此前,在合肥三洋2008年年报中,关于商标使用许诺合同,双方于2003年2月签订合同,使用期限为10年。作为回报,合肥三洋需要按照净销售收入的0.5%向三洋电机支付商标使用费。

最近5年间,合肥三洋为商标使用费计提金额近3735万元,但这并不能确保未来5年甚至10年三洋电机的新东家松下电器还会将三洋品牌授予合肥三洋。早在2011年末,合肥三洋在推出新品牌时还放出话来,称要通过合肥市政府向美的集团收回“荣事达”品牌,随即遭遇美的方面的质疑。

冯洪江认为,“无论是双品牌运作、从洗衣机进军冰箱进行多元化扩张,还是从当前的30多亿元向200亿元发起冲击,都折射出合肥三洋的着急心态,急于做大做强自身、急于摆脱对三洋的依赖,却没达到好的突破口”。

当前,摆在合肥三洋面前的不只是三洋商标的去留,而是一旦二股东三洋电机战略性退出,合肥三洋此前在拳头产品洗衣机上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竞争力都将大打折扣。这也将直接影响市场和消费者对其品牌和产品的信任度。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r.gbicom.cn!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了解更多
立即咨询7
400-700-00658
官方微信9
返回顶部6

提示

您的信息已收到,感谢对中细软的信任,
请保持您的手机畅通,
30分钟内我们的专业顾问会反馈您查询结果。

我知道了
d

提交成功

专业顾问正在为您评估商标注册通过率

30分钟内查询结果将通过电话或短信反馈给您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