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大闸蟹被誉为国内闸蟹第一品牌,每年销售约4亿元至5亿元,而市场上假冒其名所带动的销售则约为这一数字的10倍左右。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规模,持续数年的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公司的股东之争,以及关于“阳澄湖”商标所有权归属的争议,至今未平。
时至深秋,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销售日渐平淡,但阳澄湖的大闸蟹真假难辨,一片乱象;“阳澄湖”商标归属未定,一地鸡毛。
阳澄湖大闸蟹被誉为国内闸蟹第一品牌,每年销售约4亿元至5亿元,而市场上假冒其名所带动的销售则约为这一数字的10倍左右。
面对如此市场规模,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始终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将阳澄湖大闸蟹推向资本市场,但一梦十年,一直难圆。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公司的股东之争持续数年,而关于“阳澄湖”商标所有权归属的争议至今未平,使其上市之路显得更加迷离。
倒手“阳澄湖”牌
1997年5月14日,吴县市湘城阳澄湖水产养殖总场(下称“养殖总场”)申请注册并取得了“阳澄湖”商标注册证,注册类别为活虾、活蟹、活鱼。这是“阳澄湖”大闸蟹由地理标识到工商注册商标的发端。当地将阳澄湖大闸蟹推上资本市场的构想也由此开始。
1999年,吴县市阳澄湖蟹王水产有限公司(下称“蟹王水产”)被圈定为上市的候选名单,养殖总场主管单位吴县市湘城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下称“集体资产公司”)在这一年成为蟹王水产的控股股东。
因股权关系的变化,“阳澄湖”商标进行了第一次转让。
2000年12月30日,商标由集体资产经营公司转让到蟹王水产名下。根据双方转让协议的约定,受让方蟹王水产利用商标将企业做大做强,力争3年内上市,上市前无偿使用,上市之后双方另行协商商标使用费事宜。
随后,蟹王水产开始寻找新的战略投资者,曾在资本市场声名显赫的“鸿仪系”旗下企业上海群仪投资有限公司等4家子公司成功进入,共取得60%控股权。湘城镇和阳澄湖镇资产经营公司合计拥有39%的股权,余下1%的股权控制人为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作为投资承诺,“鸿仪系”方面承诺,3年内实现公司上市,条件之一就是取得“阳澄湖”商标所有权。
2001年,蟹王水产进行改制,更名为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澄湖股份”)。2002年6月28日,“阳澄湖”商标所有权正式从养殖总场过户到阳澄湖股份,且属独家使用。
记者了解到,阳澄湖股份拥有养殖水面8500亩,占阳澄湖围网养殖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年产“阳澄湖牌”大闸蟹200吨,占阳澄湖大闸蟹市场份额的10%,因此被认为是阳澄湖大闸蟹上市的最佳壳资源。
然而受制于多方原因,“鸿仪系”并未如期将“阳澄湖”推上市。如果按照此前的约定,“阳澄湖”商标应当无条件归还给养殖总场,但直到2006年,这一商标的所有权始终在阳澄湖股份名下,各方相安无事。
随着“鸿仪系”自身资金链断裂,整个体系陷入危机,再也无力顾及“阳澄湖”的上市之事,于是只好选择退出。接盘者为大湖股份(600257.SH)旗下子公司上海泓鑫置业有限公司(下称“泓鑫置业”)。
“‘鸿仪系’以债权人和中国淡水养殖第一股的双重身份,使得大湖股份成为接盘阳澄湖股份60%股权的最佳人选。”据接近此次交易的人士回忆称。
该人士称,“鸿仪系”身陷困境,大湖股份是“鸿仪系”银行贷款担保人,其具备接盘“鸿仪系”控制的阳澄湖股份60%股权的资格和实力;此外,阳澄湖镇要推动阳澄湖股份上市,亦需要一个具备运作水产企业上市经验的新的战略合作伙伴,而2000年即已登陆A股的大湖股份无疑是一个合适的合作人选。
然而,就在股权变更的当口,“阳澄湖”商标在泓鑫置业未知情的情况下被从阳澄湖股份转出。
#p#分页标题#e#
争议由来
2006年9月,“阳澄湖”商标由阳澄湖股份转移至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大闸蟹集团公司(下称“阳澄湖集团”)。该次商标转让,事起阳澄湖镇主动索还。
2006年1月8日,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政府发函阳澄湖股份称,在查阅阳澄湖股份2000年股东间的合作协议和分析目前的经营现状且至今仍未上市,故责令阳澄湖股份将“阳澄湖”商标归还镇集体资产经营公司。
“因股东方已同政府接触,(同)意转让,故按党委、政府要求,办理相关的手续。注:按2004年12月董事会会议的决议。”据中国商报记者独家获得的资料显示,这一资产转移依据的是此前阳澄湖股份的董事会决议。
记者查阅阳澄湖股份该次董事会决议发现,“根据有关股东方签署的合作协议精神,并考虑到股东各方权益,若公司现有股东变更、股权结构变动,则‘阳澄湖’注册商标所有权将归还圣堂村经济合作社。”
也正是依据董事会决议的此款内容,2006年9月,阳澄湖镇顺利从阳澄湖股份收回“阳澄湖”商标。但也恰是这一次转让,为此后“阳澄湖”商标权归属争议埋下了伏笔。
“转让是时任公司董事及总经理方根生擅自做主,在未取得公司股东会批准的情况下的非法转移。”对于2006年9月的“阳澄湖”商标转让,阳澄湖股份一位要求匿名的高先生表示,“上述转移程序不合法,应视为无效。”
据高先生介绍,根据《公司法》和阳澄湖股份公司章程规定,对于重大资产转移事项,董事会无权做出决定,只有建议权,最终须由股权会审议批准,但该次商标所有权转移事项并未提交股东大会。并且,当时的董事会9名董事只有占39%的股东出任的5名签名,按照《公司法》,关联董事应予以回避。故此次商标的转出明显不合法。
更值得注意的是,阳澄湖股份方面还指出,当时商标转移是在时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方根生的直接操作下完成的,而方同时还是阳澄湖集团的法人代表。阳澄湖股份方面因此认为,方是采用不合法程序,恶意在新的战略投资者进入的关口将商标权转移到与他自己有直接关联的企业的。
这一突然变故,让泓鑫置业方面措手不及,因为在其对阳澄湖股份进行尽职调查时,“阳澄湖”商标的所有权还赫然在公司名下。据阳澄湖股份董事长林泽华介绍,当时泓鑫置业接盘时,公司已经亏损2000多万元,泓鑫置业正是看到公司拥有“阳澄湖”商标才进入的,并因此提出在未来将公司推上市。
“商标原来就是政府的资产,转移是董事会决议的。”方根生向记者表示,当年的商标转移并无不妥。
对于方根生的说法,泓鑫置业方面表示,认同商标是政府资产的说法,但任何的资产转移都必须经过正当合法的程序才有效。
“公司正在着手起诉方根生,现在相关的取证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林泽华表示,除此之外,新的大股东进来后,公司也一直在向阳澄湖镇、相城区政府以及苏州市相关部门申述,希望能够重新拿回商标权,以快速推进上市进程。
#p#分页标题#e#
一女三许
争议并未因为阳澄湖股份不休的申述和上诉而终止、好转;相反,阳澄湖商标使用权却在争议中逐步走向分散。
“目前在融资和销售方面,都离不开提升品牌的商标宣传。”在2007年4月,阳澄湖股份向阳澄湖镇提交的一份请求转回“阳澄湖”商标的报告中提出,希望政府将“阳澄湖”商标转回阳澄湖股份,继续无偿使用3至5年。
此后,阳澄湖股份亦通过多种渠道与相关部门沟通,但转回商标权的愿望并未实现。
经过多方协商,2009年相城区政府最终同意,阳澄湖股份可以继续无偿使用“阳澄湖”商标3年,直到2011年,但不再拥有所有权。
与此同时,“阳澄湖”商标还先后被授权给阳澄湖集团以及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下称“特种水产”)无偿使用,一个商标在同一地区同时授权给了3家使用。
据了解,按相关规定,只有阳澄湖113平方公里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内出产的才是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每只阳澄湖大闸蟹都必须标有原产地域保护标志。
据记者了解,在这3家公司中,阳澄湖股份是惟一拥有阳澄湖养殖水面的公司,其余两家均为无养殖水面。据记者现场调查,阳澄湖股份有限公司拥有阳澄湖养殖水面8500亩,占阳澄湖所有可养殖水面的近三分之一。
由于在阳澄湖没有养殖水面,仅有水塘养殖的特种水产在获得“阳澄湖”商标使用授权后,亦曾饱受媒体质疑。
“公司并没有阳澄湖养殖水面,一直养的是塘蟹,但销量不佳,去年才要求阳澄湖镇政府授权‘阳澄湖牌’商标。”特种水产公司相关人士此前曾向媒体表示。
对此,苏州市阳澄湖渔政管理站相关负责人曾如是向媒体解释,这个公司情况比较特殊,属于国有公司,阳澄湖镇政府具体是否有拨湖面给他们,我们不太清楚。没有湖面也能获得地理标识保护,可以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该公司是否有与农户协议的市场行为,我们并不清楚。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