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33项,居全国第五位;争取国家973和973前期项目15项,居全国第三位;代表创新能力的国家科技奖中,获奖项目数达43项,居全国第三位。
为不断挖掘自主创新潜力,湖北省委、省政府不断出台新举措,《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决定》、《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技术交易政策法规实施。
一系列政策法规重新调整了政府、科研、教学和生产部门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初步实现生产力要素的优化和融合,产学研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攻克了一大批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院士在世界上首创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成功应用于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和国内90%的石化油库,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光纤传感技术的产业化,打破了国外20多年的技术与市场垄断;轿车车身顶盖激光焊接柔性生产技术成功装备神龙汽车公司,单台机器人完成轿车两侧焊接、一条生产线可以焊接多种轿车车型,达到了欧洲标准。轿车车身焊接设备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由此改写,自主创新,创造了业界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去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702亿元,比2005年增长2.19倍,占全省GDP比重达到10.8%,今年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又增长了25.6%。当前,湖北省上下都在为“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积极开展工作。在“十一五”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如今又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需要采取新思路,进一步明确新举措,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自主创新正悄悄地改变着湖北,成为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强力引擎。
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创新土壤的呵护,正是湖北创新之树常青的基石。从5年前湖北省实施商标战略开始,先后出台《湖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促进条例》、《授权专利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优秀专利代理人评选办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全面提升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十一五”期间,专利申请量、每百亿元GDP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每百万人口发明授权专利拥有量,湖北均居中部第一位。
“没有基础和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就没有根基。”湖北省科技厅厅长刘传铁说,一头抓住基础研究,一头抓住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他们开展应用开发及集成示范。据统计,在湖北上市公司中,湖北新华光、武汉凡谷子、人福科技等8家公司均承担过创新基金项目;省科技厅重点支持的上市后备企业中,90%获得了国家和省级创新基金的支持。襄阳是我国软启动产业重镇,占有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所有源于襄阳的软启动企业,均获得过创新基金的支持。
同时,湖北省还注重实施人才集聚工程,打造创新人才创业“洼地”。省级财政给予每人50万元至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大力引进紧缺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公安、教育、人事、科技、工商等部门打破常规,在居住证发放、子女入学、技术职务评审、投资创业注册登记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湖北人才流动2010年首现正增长。仅2010年,湖北就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1000多人,仅次于北京、上海、江苏,位居全国第四。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指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区域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有多个增长极,特别要求有撬动区域发展全局的战略支点。这种战略支点的功能,大体反映在交通枢纽功能、产业牵引功能、要素集散功能、服务中心功能、管理中心功能和创新中心功能等六个方面。湖北在“十一五”时期经过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具有成为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实施好“十二五”跨越式发展规划,就能实现中央赋予湖北 “真正成为”战略支点的重要历史使命,而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必不可少。
自主创新释放出巨大活力和能量,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倍增器和放大器,成为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强力引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