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被誉为是VR的元年,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精尖黑科技,VR迅速成为了创投圈的热潮概念。一些知名的科技企业和初创公司纷纷进入VR领域,使得VR成为了2016年最火热的风口之一。
虚拟现实技术从最初的一种概念模式,被逐步研发为科技成品,并且进入到消费领域,迅速受到热捧。继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之后,VR被称为科技界的又一杰作。紧跟风口热潮,国内的华为、乐视、小米等科技公司也都纷纷参与其中,相继推出了相关产品。
白纸泼墨 山寨冲击行业
在VR产品市场中,我们看到一方面是国际巨头令人望而却步的高价VR,价格居高不下,索尼的PlayStation VR、Oculus Rift与HTC Vive成为其代表。另一面,国内市场充斥着的大量的山寨品、廉价品和低端货。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我们能轻易搜索出一系列的热销VR产品,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质量更是参差不齐。
据中细软知识产权技术人员介绍,目前国内生产VR相关设备的公司已经有上百家,但是核心技术缺乏、山寨现象严重、市场环境混乱是存在的主要问题。过度泛滥的劣质山寨产品,毫无疑问将对VR技术在消费领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在不是很清楚VR是什么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盲目消费,去电商平台购买山寨产品。即便明白这一类的产品具有很差的消费体验,但是很多消费者还是愿意带着尝鲜的心理进行购买。去年,中央电视台就曾痛批廉价低劣的VR盒子,其低劣的质量严重影响了VR整体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细软知识产权专家表示,目前国内的VR硬件厂商,很多不具备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大都是从国外设备中寻找核心数据库,然后做调校和更改。在一个刚刚起步尚未发展成熟的行业中,山寨产品带给消费者这种低劣的体验,就像在白纸上面直接泼上墨汁,这对VR行业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商标品牌 通用名词擦边
作为中细软知识产权的一员,小知了解到很多深圳和东莞的工厂都在生产这种廉价的VR盒子,简单的屏幕与传感器组合,再加上两个放大镜和一些低端的硬件,就可以组成一个基本的VR设备。网友纷纷表示,两片放大镜也叫VR,简直太糊弄。
很多厂家将盒子的品牌定为“VR BOX”,“VR BOX”的直接翻译就是“VR盒子”。据相关厂家透露,“VR BOX”作为一种具有“通用名词”的品牌,谁也无法成功注册成为商标,不涉及商标的侵权纠纷。而我国《商标法》第十一条规定,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以此来看厂家的做法显然是一种打知识产权擦边球的行为。
中细软知识产权专家认为,虽然在VR的发展领域有资本过热的隐忧,市场标准多有混乱,但VR毫无疑问是科技界未来一个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依然看好。质量良莠不齐的产品和鱼目混珠的山寨货会在技术创新的革新下遭到淘汰,最终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中细软知识产权作为国内大型综合性知识产权科技服务云平台,立足中国创新发展,具有16年的知识产权服务经验,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提供全方位的保驾护航。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版权登记,一站式轻松为企业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中细软温馨提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以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