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仙槎桥镇五金行业的“精创”和“金鹰”两个商标向省工商局提出著名商标申请。这标志着邵东县工商局两年来通过着力推 行“一化三基”措施 ,结束了五金行业“低品质 、低价位”时代 ,走上了“品牌战略”之路。
过去 ,全县800个五金生产工具企业 ,用翻砂造型等传统生产技术 ,生产了“低品质 、低价位”的五金工具 ,在市场利益诱惑下 ,部分企业甚至走上了商标侵权之路。
金融危机发生后 ,无情的市场逐渐淘汰了落后的生产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薄弱 ,依靠低品质生存的800多家五金工具生产企业剩余不到300家 ,农村新增2万剩余劳力 ,五金行业的税收减少近1000万元。
面对五金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 ,邵东县工商局对五金行业搞调查 ,找病根 ,把打击商标侵权作为提升区域工业产品质量的一个举措。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意识 ,扫清实施品牌战略路障。仙槎桥工商所辖区的五金工业企业 ,相继注册商标400个 ,邵东县仁和五金工具公司先后注册了“精创”等4个商标。
为改变生产技术落后 、竞争力弱等企业的弊病 ,邵东县工商局指导个私协会组织全县五金行业掀起了以提升质量为目的的设备 、技术 、管理制度三大改造热潮。
“煤改电”,邵东县个协组织五金行业迈出了提升产品质量第一步。2008年 ,邵东县和达五金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废弃烘炉和烟窗 ,引进电炉 ,率先废弃煤炉 ,使产品光洁度和硬度发生了质的转变,质量提升后 ,产品市场销售价格提升了20% ,每年节约材料款10万元 ,企业利润明显提高。个私协及时把这个公司技改的成功经验在五金行业推广。到2010年5月30日 ,邵东个私协80%的五金会员企业完成了“煤改电”邵东县个协组织在会员企业挑选技术优秀的员工 ,相互开展技术交流。实行薪酬改革。改革单一的计件工资制度 ,增加工龄工资和技术等级等基础工资 ,改善员工福利和住房等条件 ,奖励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 ,留住技术人才 ,为提升产品质量奠定基础。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