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免费注册
1咨询热线:400-700-0065
微信扫码关注 了解优惠活动 关注二维码
当前位置:首页>第07类机械>中国工程机械东盟受宠 扩大市场好时机

中国工程机械东盟受宠 扩大市场好时机

    发布时间:2010-11-08

  走进东盟,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建成,东盟国家对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到东盟投资办厂寄予厚望。相关专家建议,中国应抓紧装备制造业的升级,以满足东盟市场的需求。

  ——东盟国家对中国机械走进东盟寄予厚望

  早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机械(越南)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越南工程机械企业协会主席阮文树就明确表示,机械设备制造一直是越南工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越南企业希望以各种合作形式加强和中国机械制造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越南将发展机械设备制造以及相关的汽车制造和造船等行业确定为政府优先扶持发展的领域。该国机械制造行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9%,到2020年,越南的机械装备自给率将达到50%。阮文树认为,中国生产的机械设备,尤其是水泥、水电设备和工程机械的质量和科技含量较高,价格适中,非常符合越南国情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在越南的保有量很高。

  印度尼西亚作为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主题国,该国副总统布迪奥诺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与中国企业CEO圆桌对话会上也表示,“印尼国内的机械市场非常庞大,强烈希望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到印度尼西亚投资建厂。”

  印尼工业部部长M.S.Hidayat则说,印尼有着庞大的市场,有着良好的投资条件,印度尼西亚很快将成为机械工业的生产中心和基地,希望中国企业更多地投资印尼机械行业。“我们将在国内建立300多家纺织企业,而纺织企业所用机械大多数是从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进口的,中国机械投资印度尼西亚,将带来更多的贸易额。”

  据了解,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工程机械和运输车辆参展企业及参展产品的重复参展率达80%以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认为,中国制造业如工程机械,运输车辆、农业机械及电力机械等产品具有良好的性价比,非常适合东盟市场的需求,企业来重复参展也说明了这一点。

  ——机械贸易大幅增长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深耕东盟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建成,“零关税”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的企业家们看到了“走向”东盟的新机遇,中国企业不但能扩大东盟市场,而且可以更加便利地在国际区域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有关数据显示,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萎缩,2009年中国机械产品进出口额比2008年下降了13.85%,出口的降幅则更大于进口的降幅。但是中国与东盟的机械产品贸易额不降反升,增长率达9%,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08年的11%上升至13.32%。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机械行业经贸合作明显增长。今年1至6月,中国和东盟进出口贸易中机械工业进出口总额达175.2亿美元,占总进出口额的12.8%。

  “今年1至9月,柳工向东盟国家出口工程机械超过1000台,主要销往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压路机、装载机的销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30%以上,其中在越南的市场份额超过50%。”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营销事业部副总经理李东春说。

  据了解,在柳工的国际化战略中,东盟是其重点。柳工将在新加坡设立公司,并在东盟各国设立办事处,增派营销人员,加大力度开发东盟市场,对东盟客户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

  李东春认为,柳工机械在越南市场上的良好表现,一是因为柳工机械有着良好的性价比;二是广西与东盟有着地缘优势;三是东盟国家华人社会的认同;四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带来的“零关税”政策。

  广西玉柴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早在上世纪60年代,玉柴的柴油机就出口越南。“发动机出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是东盟各国更是玉柴的主要出口市场。目前,玉柴的发动机年出口量超过3万台,海外市场保有量有12万台,其中在东南亚保有量超过5万台。今年1至9月,玉柴发动机出口超过2万台,其中东盟市场占了1万台。”玉柴总经理李天生说。

  玉柴不断完善网络建设,目前已成为国内服务网络最广的柴油机生产企业。现已建成45个海内外办事处,2100多家服务站,其中在海外的13家办事处中,东盟国家占了5个,销售服务网络代理商已达30家,近100家服务网点。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r.gbicom.cn!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了解更多
立即咨询7
400-700-00658
官方微信9
返回顶部6

提示

您的信息已收到,感谢对中细软的信任,
请保持您的手机畅通,
30分钟内我们的专业顾问会反馈您查询结果。

我知道了
d

提交成功

专业顾问正在为您评估商标注册通过率

30分钟内查询结果将通过电话或短信反馈给您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