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数量、生产能力、出口额、服装产量等指标看,广东服装无疑是全国最强最大的。然而,从品牌影响力、企业可持续性、企业盈利能力、资本市场价值、市场形象等方面看,广东服装业却并不比浙江、福建等省强,而且内地不少省份正借助产业转移的东风,快速发展服装业,其品牌崛起的势头正越来越猛。这种状况,正是广东服装业产生危机和自我反思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广东服装业最核心的问题是缺少自主品牌。导致这种后果的原因,一是广东经济模式和全局性缺少品牌意识的大环境所导致;二是粤商文化中的某些缺陷所致,如急功近利,缺少中长期发展战略等;三是有些企业对品牌不感兴趣,热衷于当工厂主,而非企业家;四是对品牌有些感兴趣的企业,不知如何建立自主品牌。进一步说,这种现象实际上深深地打上了珠三角过去三十年“过度工业化”的烙印,它是广东经济“重制造,轻流通;重生产,轻品牌”的典型代表。
严格地说来,尽管服装业仍然是广东的优势产业,其强大的制造能力是其他省份难以比拟的。然而,不能忽略一点的事实,就是广东服装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也是很难的。除了区域文化约束外,更主要的是,错过了培育品牌的最佳时期。一个国家或区域培育品牌的最佳时期应该产业发展的成长期,而现在广东服装业已经进入成熟期了。正如有些人试图在中年时期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一样,在错误的时期做一些过时的事情,其效果一定是大打折扣的。
广东服装业到底如何走?是否不要太盲目?现阶段,是否更需要进行的产业整合?是如何走向资本市场通过资本输出和对外扩张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的服装市场是否更需要换一种思路去追赶品牌发展的脚步?或许,对于广东服装业来说,现在更缺的,不是品牌,不是资本,而是缺少真正符合现代产业和市场规律的新观念、新思维,缺少中长期发展战略,缺少懂得资本运作和市场运作的人才。
与其把精力和财力放在一起不着边的、难有成效的事情上,还不如痛定思痛,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做更有价值的事。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既要防止的不作为,但更要防止某些政府部门自以为是的“胡作为”。
有人说,广东服装已失去了几次强有力发展的机会,第一次是打造强有力的品牌,这方面落后于浙江和福建一带;第二次是服装资本运营方面,“一个地域性的产业,如果没有大牌的支撑,永远成不了大气候,也必将无法引起更多的关注,这样的产业群终究只能算是一个加工基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表示。
那么,当中国服装产业不断向品牌竞争迈进时,广东尤其是流花-矿泉服装产业群将如何把握未来发展机遇呢?对此陈树津指出,流花服装业要创造品牌,还要致力于打造好各产业群的领头羊,“而且一只领头羊不够,还要有一群领头羊。”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